杨榆、罕师供稿
第二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,中国远征军与日军浴血大战闻名于世。
“七·七”沪沟桥事变后,日军相继侵占我国沿海,封锁各港口。1937年国民政府赶筑滇缅公路(中国昆明至缅甸腊戍),不到一年完成此任务,使国际援华物资源源不断运往国内各战场。滇缅公路成为中国陆地唯一的国际通道,支撑着抗日战争。1942年初,日军进犯缅甸,应英国政府请求,中国政府派出10万远征军赴缅作战,狠狠打击了日本侵略者,中国远征军付出重大牺牲。后来由于各种原因,战争失利,远征军溃败,部分撤回国内,一部分撤至印度。日军长躯直入至滇缅公路的惠通桥,守桥部队机智炸毁桥梁,蒋介石令十一集团军赶赴滇西镇守怒江沿岸,击溃日军数次强渡,与日军对峙两年余。1944年5月11日,二十集团军和十一集团军发起滇西反攻,进行了驰名中外的松山大战及滇西边境战役。
驻印中国远征军,在美国政府派遣协助中国抗日的史迪威将军帮助下,于1943年冬修筑利八公路,即从印度利多至缅甸八莫,与滇缅公路连接(又称史迪威公路),边打边筑。驻印远征军与日军浴血奋战,歼灭了密支那等地日军,形成东西夹击。1944年1月20日,东线远征军歼灭了盘踞在畹町回龙山、黑山门的日军,收复国门畹町。1月21日东线远征军与驻印远征军会师缅甸芒友,扫一通国际通道,架设中印输油管,有力地支援抗日战争的胜利。
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伤亡56480人,滇西反攻伤亡67403人,共计123883人。
抗战胜利后,流落在畹町的远征军人员是抗日有功人员,他们中不少人曾在战争中负伤。解放后,他们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。建国初期,国家处于困难时期,他们中许多人响应政府号召,垦荒自救,组成现今和平、团结两个新农村。他们的后代继续为巩固边防,建设边疆贡献着自己的力量。
(注:远征军伤亡数据摘自保山地区新闻中心、保山地区博物馆编的《中国远征军滇西大战》一书。远征军流落畹町人员名录是根据1952年公安部门记录的资料及此次成书前进行调查补充整理出来的。)
远征军驻印部队流落畹町人员名录:(7人)
余寿松,安徽黄山人,工兵十团上士班长。
罗培植,四川江津人,新一军运输营文书。
窦精廷,安徽嘉山人,运输七十六团运输兵。
刘天权,江西人,三十八师战车兵工修理兵。
詹斌,江西人,宪兵二十团独立营士兵。
石剑南,江西人,新一军班长。
仁贵生,安徽人,新一军士兵。
远征军东线部队流落畹町人员名录:
国防街(52人)
周德辛,江苏人,三十六师上尉军医。
黄力行,福建人,十一集团军后勤部文书。
李席珍,湖南人,运输团士兵。
吴凤鸣,辽宁人,六十七军马夫。
范春迎,甘肃人,七十一军八十七师班长。
屠光才,安徽人,七十军八十八师士兵。
童忠山,河南人,运输团士兵。
蔡子斌,广东人,第二军九十八师上士文书。
孟宪根,山东人,七十军排长。
姜锡斌,贵州人,特务团士兵。
陈洪满,湖北人,第六军五十四师士兵。
李全标,江苏人,七十一军通讯兵。
苏汉,广东人,十九军九十三师马夫。
何武阳,湖南人,独立工兵团士兵。
刘嘉发,四川人,第六军六团士兵。
胡云波,湖南人,运输团士兵。
邱子云,四川人,第二军第九师士兵。
何树清,四川人,第十一集团军士兵。
唐有成,四川人,第二军二十六师排长。
郭建龙,云南人,二百师士兵。
何绍洪,四川人,三百二十团士兵。
张玉成,四川人,七十一军八十八师士兵。
吴运清,四川人,二十九师士兵。
詹玉和,湖北人,二十军看护。
王世明,云南人,第一旅士兵。
郑辉玉,四川人,第二军十二师排长。
温道贤,广东人,第二军侦察连情报员。
杨俊德,江西人,五十三军机枪连班长。
朱占云,四川人,第二军七十五师士兵。
言文炳,江苏人,远征军文书。
覃业昌,广西人,七十军八十八师上尉军医。
王光全,云南人,第十四军士兵。
冯三,广西人,第八兵团士兵。
李克洪,广西人,第八兵团士兵。
温树德,河南人,七十一军一百零八师士兵。
陈秀龙,陕西人,独立炮团马夫。
朱成章,江苏人,七十一军班长。
黄云皆,四川人,十八团士兵。
王中珍,河南人,三十八团士兵。
晏以善,云南人,七十一军士兵。
王家德,江苏人,陆军医院中校医务主任。
王选清,四川人,炮兵十三团士兵。
曾庆祥,河南人,第五军六十六师士兵。
朱树松,安徽人,工兵十团士兵。
张智仁,四川人,远征军特务连文书。
文德山,山东人,第三师排长。
张传发,安徽人,七十一军传令兵。
赵治民,河北人,第十八军排长。
左登发,安徽人,七十一军三十六师班长。
李文,河南人,七十一军士兵。
杨发贵,山东人,五十三军士兵。
欧阳科林,湖南人,远征军运输大队中校大队长。
民主街(54人)
韦建章,河南人,七十一军班长。
韩子扬,河南人,七十一军班长。
刘丙田,安徽人,七十一军三十六师士兵。
苟兴仁,四川人,运输五团士兵。
伍平安,四川人,七十五军三十师士兵。
陈路海,山东人,一百九十八师士兵。
黄子钦,四川人,六十军补充团准尉班长。
李尚义,四川人,七十一军八十八师士兵。
郭根祥,湖南人,第二军士兵。
练琼芳,四川人,二十四军士兵。
张正德,贵州人,五十军士兵。
王菊定,浙江人,七十一军八十八师班长。
高子纯,安徽人,运输二十团连长。
万国民,四川人,二十九师特务排副排长。
陈界民,四川人,三十五军补训处班长。
孔繁发,湖北人,六十七师运输六团士兵。
王金环,河南人,七十一军少尉。
刘汉昌,河南人,第九军五十四师火夫。
陈希林,河南人,五十三军二十师士兵。
沈光玉,安微人,第九师班长。
熊敏,湖南人,炮四团士兵。
熊青云,江西人,七十六师士兵。
谢海廷,四川人,七十一军一三十六师士兵。
霍好理,河南人,第六军四十九师士兵。
刘福德,山东人,第二军卫生大队士兵。
傅振起,河南人,第六军四十九师特务长。
张道荣,安徽人,五十七师班长。
廖魁,浙江人,第二军七十六师士兵。
孙凯,四川人,第二军七十六师士兵。
卢士章,江苏人,第五旅士兵。
欧阳清,湖南人,交通警备部班长。
陈燕山,广西人,三十一军一百三十五团士兵。
刘玉界,湖南人,第二军九师班长。
姚登福,湖南人,五十四军补充团士兵。
胡银山,江苏人,七十一军八十七师班长。
汪明高,四川人,预备二师士兵。
陈文学,四川人,第二军七十六师士兵。
杨兴,四川人,军政部第二训练处士兵。
周泽高,四川人,第十一集团军士兵。
邓家成,湖南人,第二军士兵。
浮聚财,河南人,七十一军士兵。
张忠益,河南人,四十一军六十一师班长。
王之升,山东人,新六军少尉。
余万祥,河南人,七十一军士兵。
李光德,河南人,第五军二百师士兵。
李贵和,陕西人,第五军二百师士兵。
咎瑞琪,云南人,六十军一百八十四师通讯员。
罗长贵,河南人,七十一军八十七师士兵。
蒋志勇,湖南人,五十四军士兵。
彭国栋,云南人,工兵大队士兵。
熊桂生,湖南人,十一集团军直属一团士兵。
谢俊,四川人,第五军士兵。
朱宗儆,江苏人,十一集团军少校参谋。
朱润林,四川人,预备二师士兵。
和平街(47人)
董贵,河北人,七十一军司令部士兵。
刘学泅,河南人,十四军总监部上士。
王银周,贵州人,第五军二百师士兵。
保声强,河北人,第二军九十三师班长。
罗应洲,四川人,第二军军部战炮营文书。
潭狱辉,湖南人,工兵十五团士兵。
白学彦,河南人,四十七师士兵。
王琏,湖南人,五路军通讯连连长。
张金明,河南人,运输二大队士兵。
关兴琪,湖南人,第五军二百师班长。
孟宪芝,山东人,第五军士兵。
林昌植,广东人,运输三十九师士兵。
陈景福,广东人,第二军士兵。
许松,广东人,五十三军军部士兵。
黄锡根,江西人,二十集团军士兵。
祁国荣,湖北人,独立十五旅号兵。
萧春财,广东人,第六军预备二师士兵。
范水炳,广东人,运输十七团士兵。
李瑞捷,广东人,运输十七团士兵。
陈友亮,广东人,运输十七团士兵。
吴金条,广东人,运输十七团士兵。
张连成,湖南人,五十六兵站看护。
袁伯钦,河南人,第二十八师通讯兵。
张元青,四川人,七十一军八十八师士兵。
张忠赞,湖南人,十大队辎重营士兵。
龚有华,山西人,七十一军八十七师士兵。
刘镇桂,湖南人,一百九十八师士兵。
刘振东,福建人,三十二军一百三十四师班长。
萧庆,湖南人,第二军预备二师排长。
彭希贵,江苏人,第四军五十九师班长。
陈继增,河南人,第二军七十六师传令兵。
张家长,广东人,运输十七团传令兵。
壮龙,广东人,运输十七团士兵。
卢良贞,广东人,交通运输团士兵。
崔耀光,广东人,运输十七团士兵。
杨有安,河南人,七十一军军医处上士看护。
许锡添,广东人,运输十七团士兵。
谢老婆,广东人,运输十七团士兵。
李玉和,广东人,运输十七团士兵。
李瑞玉,广东人,运输十七团士兵。
刘国胜,广东人,运输十七团士兵。
王光南,广东人,运输十七团士兵。
林召通,广东人,第二军预备二师火夫。
陈强,广东人,运输十七团士兵。
焦良臣,四川人,七十一军八十八师班长。
陈文,湖南人,五十四军士兵。
吴乃义,福建人,第二军七十六师士兵。
以上共计:160人。
(注:以上统计只是落户于城区的远征军老兵,组建团结与和平村的没有统计在内,其实际人数应为两倍以上。这些老人现多已逝去。)
评论